胃癌从出现症状到发展为癌要10—20年,及早干预是可以预防的!

大健康事业部 | 2025-04-18 15:17

胃癌的癌前病变属慢病范畴,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需长期跟踪治疗的特点。胃癌前病变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个发展过程最少要10—20年。

随着近年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人群基数越来越高,胃癌前病变是逆转最终癌变的关键阶段,早日诊断胃癌前病变,可有效实现胃癌提前预防和提前治疗。由于“亚健康状态”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西医干预与治疗的时机不甚理想。中医“治未病”对慢性病的防治有良好的适应性,其养生和饮食理念特别适合胃癌前病变的防治。 

专业指导

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驻黔专家团队

胃癌的成因现代中医学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脾胃虚弱论。由于长期患脾胃疾病,久治不愈,脾胃损伤,运化失司,纳入水谷无法正常腐化吸收,气血生化无源,故气血两虚,脏腑功能失调,火毒、湿邪、瘀血、气滞诸邪更易相互胶结不化,胶结日久成恶性肿瘤。

2、气滞论。寒热温凉失调,情志抑郁,以及痰饮、湿浊、瘀血、宿食等,均可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引起气滞、气郁、气逆或气陷等病理现象。日久不解,气滞血瘀,长期蕴结不散,遂成肿块。

3、热毒致病论。肝郁日久化热犯胃,恣食肥甘厚腻之品,嗜酒过量,或误食不洁之品,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热毒蕴结于胃腑,毒结日久不化,逐渐蕴结成肿块。

4、痰凝血瘀论。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因此,气机不利常引起气滞血瘀,蓄结日久,聚结成肿块。脾胃虚弱,又导致气行不畅,津液不能输布,聚而成痰,而致痰瘀互结。

多数医家认为,上述四种病因病机,在临床上常相互交叉出现,互为因果,但根本病变机理是机体阴阳失调、正气虚弱、湿热、火毒所致。瘀滞属病之标,脾虚、肾亏、正气不足乃病之本,二者相互联系。由虚而致积,因积而益虚,久则积渐大而体更虚。中医历来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也强调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方面来加强胃癌的防治。使胃癌癌前病变发生逆转消失,是预防胃癌发生的有效措施。扶助正气,增强抵抗力是防治胃癌重要方法之一。

胃癌属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亏虚是本病发生的基础,因为正气亏虚继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气滞、痰瘀、寒湿凝聚等,进而导致留滞不去,结而成积。

1.未病先防。未病者应注意饮食起居,情志调节,调养脾胃正气,避免邪气入侵,预防疾病发生。古语曰“四时百病,脾胃先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运健,气血充盈,营卫调和,可有效防治脾胃病发生。胃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于目前缺乏针对胃癌病因的有效一级预防,因此通过有效的治疗途径逆转或阻断胃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是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医药在胃癌前病变的二级防护上具有明显优势,临床上采用化浊解毒、益气活血法,一方面辅助人体正气,一方面破坏幽门螺杆菌生存环境,进而有效抑杀幽门螺杆菌,逆转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使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消失,溃疡愈合,防止胃癌的发生。

2.已病防变。指病变产生后,及早治疗,预防传变。现代临床上常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治疗,却使患者正气愈加亏虚,这是导致胃癌转移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已发病的胃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扶助正气,来防止癌瘤向别处转移。

3.病后防复。胃癌复发转移的内因是正气亏虚,虚而致积,积而益虚,因此,顾护胃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是预防复发与转移的关键所在。

中医药疗法是我国特色的治疗手段,在胃癌的综合治疗中与多种西医疗法相结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辨证防治胃癌的原则可大致分为扶正法和祛邪法两类,两者相辅相成。长期临床实践结合中医辨证表明,胃癌是以正虚为本的本虚标实之病,因而治疗上当以健脾扶正为主,辅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祛邪之法。中医扶正法在胃癌的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通过平衡调节气血、阴阳及各脏腑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增强免疫功能,与西医配合减轻毒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并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复发转移。

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很多具有自身特点的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在临床中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对于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甚至逆转癌前病变状态等方面有独特的效果,并且方法繁多,如中医情志疗法、五音疗法、穴位注射、穴位敷贴和耳穴压豆。将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与内用药物治疗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帮助防治胃癌前病变,降低胃癌发病率。

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驻黔专家

刘包欣子

医学硕士,副主任中医师,师从江苏省名中医王瑞平教授,江苏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委会委员。

擅长肺癌、食管癌、胃癌、肠癌、肝胆胰癌、乳腺癌、肾癌。中医治疗头晕头痛、咳嗽咳痰,气促气喘、心悸心慌、口腔溃疡、口干口苦、胃脘嘈杂、腹部胀满、小便频多、小便疼痛、大便稀溏、大便秘结、失眠健忘、关节疼痛、自汗盗汗、手足麻木、白细胞低下、血小板低下等症状。

坐诊时间:4月21日-25日 

坐诊时间及预约挂号 

坐诊时间:

4月21日(周一)上午

4月22日(周二)上午

4月23日(周三)上午

4月24日(周四)上午

4月25日(周五)上午

 

预约方式:

方法一:电话预约挂号

0851-82269999 

方法二:扫码预约挂号

医院微信公众号